IMF预测泰国经济增长垫底、债务与竞争力危机加剧

IMF预测泰国经济增长垫底、债务与竞争力危机加剧

据曼谷邮报消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EO)报告,泰国在202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在东盟十国中排名最低,仅为1.6%,在整个亚洲仅高于日本(0.6%)。IMF预测,泰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也仅有2.0%。这意味着泰国经济表现不仅远落后于越南、印尼、菲律宾等主要邻国,甚至被认为增长将低于缅甸(3.0%)、老挝(2.5%)和柬埔寨(4.0%),引发国内外舆论关注。

泰媒称,泰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处于一种“经济昏迷”之中,亟需结构性改革与强力复苏措施。政治口号和短期刺激无法解决问题,真正有效的改革既艰难又痛苦。

IMF报告指出,从2025年至2030年,泰国名义GDP年均增幅预计仅为2.8%,实际增长率约为1.8%,在主要东盟经济体中最低。若趋势持续,泰国将在2030年前从东盟第三大经济体滑落至第五位。相比之下,菲律宾同期名义增长率预计为8.5%,印尼为7.3%,越南为6.3%,马来西亚为6.0%,新加坡为4.3%。

除了增长乏力,债务问题同样严峻。泰国家庭债务占GDP比重达88.2%,居世界第七,高于中国香港、挪威和丹麦。然而与这些高收入国家不同,泰国家庭债务中有约60%并非房贷,而是消费性负债,偿付压力极大。按贷款利率3%计算,泰国GDP至少需增长4.8%才能覆盖利息支出;若利率升至4%,则需增长6.4%。但在目前经济环境下,这样的增速几乎不可能实现,坏账率(NPL)问题因此难以根治。

尽管泰国央行(BoT)公布的私营部门不良贷款率仅为2.83%,业内普遍认为真实数字可能超过20%。银行通过不断“重组”坏账来掩盖风险,使金融体系表面平稳,实则陷入“僵尸化”。过去15个月,泰国银行系统贷款增长持续为负,资金流动性不足进一步拖累了经济复苏。

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提高借款人的实际偿债能力。若企业和个人能重新按期还款,银行才能摆脱“僵尸状态”,重新成为经济活力的推动者。

另一方面,泰国的产业竞争力也面临结构性危机。当前产业体系难以创造足够的高附加值收入,导致整体增长疲弱。若希望达到马来西亚人均收入水平,泰国必须转向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然而,要建立STEM导向的知识基础,需要彻底改革教育系统,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0年。

泰国经济困局的形成,是长期增长乏力、高债务累积与产业转型滞后的结果。若缺乏系统性改革与政策决心,“东盟病夫”的标签或许将在未来几年继续伴随泰国经济。

原文网址: h t t p s : / / w w w . t a i g u o . c o m / a r c h i v e s / 1 2 8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