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11月11日,“亚太地区文化遗产领导力建设培训”在泰国曼谷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开幕。本次培训由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考古与美术区域中心(SEAMEO SPAFA)、华彬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的文化遗产专业团队“清源视野”执行承办。

其中,SEAMEO SPAFA是东南亚地区在文化遗产领域的政府间组织;华彬文化基金会是致力于推动东西方国际文化交流、遗产保护与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知名公益机构;“清源视野”是清源文化遗产旗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领衔的领军团队,专注于国际交流与前沿实践。本次培训旨在汇聚各方优势,共同提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水平与实践能力,推动跨文化对话与互鉴。

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
SEAMEO SPAFA中心主任哈达雅博士
开幕式上,SEAMEO SPAFA中心主任哈达雅博士、中国驻泰大使馆文化参赞杨晓龙、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女士、泰国文化部艺术司副总干事坎妮塔女士、泰国教育部国际合作局地区合作处主任库苏马为开幕式致辞。随后,华彬集团顾问沈珠女士、SEAMEO SPAFA中心主任哈达雅博士,以及清源视野董事长魏青在嘉宾的见证下,为SEAMEO SPAFA东南亚遗产领导力建设基地、华彬文化基金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和清源文化世界遗产领导力培育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标志着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正式启动。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苏珊·麦金泰尔-塔姆沃博士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苏珊·麦金泰尔-塔姆沃博士在主旨发言中强调:在一个日益受到气候变化、武装冲突和快速城市发展影响的时代,文化遗产的韧性问题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亚太地区以其非凡的文化和语言多样性而闻名,同时也受到多重地理形态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整个区域内,社区与其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并由此催生了极其多样化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些承载着无数代人的故事、身份认同与智慧的遗产地和传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威胁。
她指出,在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可能给文化遗产造成的突发性破坏以外,许多影响是有能力进行管理的。比如,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遗产影响评估机制平衡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的矛盾。在最大限度避免其遭受破坏和掠夺的同时,保护和宣传我们的遗产,并通过创造性的融合、适应性再利用和更广泛环境的保护,实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此次培训将为亚太地区共同探讨在这些挑战下保护遗产的策略和方法,推广包容性、适应性强且具有前瞻性的保护实践,并借助先进的技术,提升传统守护者的能力,赋能社区保护最珍贵的遗产。
据悉,本次“亚太地区文化遗产领导力建设培训”聚焦于文化遗产的韧性建设和灾害防范,将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遗产保护管理的能力。来自十余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学者及泰国的高校和世界遗产地代表,还将结合各地情况围绕世界遗产亚太地区框架行动计划(2023-2030)“增强世界遗产地韧性”的各项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泰国文化部艺术司副总干事坎妮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培训在泰国曼谷华彬东盟产业园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这座以中国世界遗产地颐和园的仁寿殿为设计蓝本、采用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建成的建筑,是有史以来在海外建成的体量最大的中式传统建筑之一,完美诠释了东西方文化融合与交流的精神。这一文化交流设施的充分利用,将随着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不断深入,为区域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文化未来奠定基础。